尿失禁的定義
根據國際尿禁制協會(Internation Continence Society,簡稱ICS)的定義,尿失禁症狀是一種不自主(無法控制)的尿液漏出,造成衛生和社交上的困擾。根據統計顯示,至少15%以上的婦女都有尿失禁的困擾,隨著年齡的增長,比例上升到1/3以上。
↑圖右為正常陰道,圖左為陰道鬆弛或萎縮。
↑圖右為正常骨盆底肌肉,圖左為骨盆底肌肉張力不足。
了解婦女尿失禁原因
危險因子
- 性別:女生因為天生尿道生理構造的原因尿道較短,容易泌尿道感染發生暫時性尿失禁的機率較高。
- 懷孕生產:懷孕生產的過程造成骨盆底的肌肉韌帶等支撐結構鬆弛、受傷,因此增加產後尿失禁的發生。
- 年齡:年齡愈大,發生尿失禁的機率愈高,特別是更年期。因為荷爾蒙缺乏,引起生殖泌尿道的症狀–陰道乾澀灼熱、外陰痛癢、或伴有急尿併失禁、反覆性泌尿道感染。2014年後,由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Women’s Sexual Health (ISSWSH) and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( NAMS) 共同提出更年期婦女生殖泌尿徵候群 ( 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) 來描述此種發生於停經後婦女的疾病。
- 腹腔壓力增加:肥胖、長期便秘、長期咳嗽、或從事勞力粗重工作。
- 手術後:接受子宮頸癌根除手術。
- 疾病:患有中風、高血壓、腦部病變、糖尿病、泌尿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人,可能因神經受損肌肉控制有問題,導致尿失禁發生。
.jpg)
尿失禁的種類
- (一)暫時性尿失禁:
主要發生在尿路感染,只要對於發生尿失禁原因,加以治療即可痊癒。
- (二)應力性尿失禁:
主要原因是支撐膀胱頸的周圍組織變得鬆弛,或是尿道本身功能不完全,此種尿失禁佔40%–60%,多發現在生產後或停經後。視情況可以選擇保守療法(凱格爾運動、骨盆電刺激、生理回饋運動、藥物)或手術。
- (三)滿流性尿失禁:
主要因素為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,膀胱擴大而且缺乏張力。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和定時排尿。
- (四)不穩定的逼尿肌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:
逼尿肌不穩定收縮,常造成頻尿或尿急。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搭配骨盆底電刺激。
- (五)混合性尿失禁:
合併不同原因導致尿失禁,約有2成尿失禁的婦女是合併應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。
【永恆美婦女預防醫學四大特色】
※台大醫院、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女醫師駐診
※提供一般性婦產科,一對一面談、安全保密
※醫院等級的醫療器材及超音波儀器,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
※引進德國「多光譜雷射光療」新療法
尿失禁治療方法詳細介紹(點擊前往)→
更深入了解尿失禁:
妳有尿失禁嗎?快速自我檢測尿失禁症狀→
尿失禁治療介紹-物理治療(運動訓練及藥物)與手術治療→
尿失禁手術(無刀口雷射治療)-尿失禁治療新指標→
改善尿失禁從生活開始→
立即諮詢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