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醫師專欄
什麼是高位脛骨截骨手術(HTO)?高位脛骨截骨手術的優缺點
隨著年齡增長,膝蓋磨損問題也會逐漸嚴重,如膝關節退化、膝蓋軟骨磨損疼痛等等,然而如今退化性關節炎也並非年長者專屬,長年慢跑者,在跑步時也容易對膝蓋造成較大的負擔,因此往往也成為膝關節問題的潛在族群,症狀嚴重的話甚至需走上置換人工關節一途。
幸運的是,現在已有更多膝蓋保健的方式可以選擇,除了能改善膝蓋不適症狀、延長膝蓋使用時間,也能減少膝軟骨的磨損速度以提升生活品質,本篇便是要來談談其中一種膝蓋治療方式——高位脛骨截骨術(HTO)。
什麼是高位脛骨截骨手術(HTO)?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是透過保留膝蓋關節,在小腿脛骨上切出一道截骨切線並加以固定,藉此減少膝蓋壓力,減輕內側軟骨磨損的負擔。此種手術以往得靠醫師的經驗,判斷切口的深淺、角度,精確評估與施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。而今日在3D列印結合電腦斷層掃描的輔助下,醫師能更準確地進行手術,不僅能降低手術風險,更能縮短術後恢復期,讓患者的術後日常生活更加舒適。
誰適合做高位脛骨截骨手術?
輕度退化性關節炎能先透過簡單復健、消炎藥物、玻尿酸注射或PRP與PLT等增生治療改善,然而當保守治療的藥物或物理治療皆不盡如人意,患者卻又不想接受關節置換手術時,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便成為其中一個可考慮的治療選項。其優點在於能保留原有的膝蓋關節、矯正脛骨角度,微創傷口小。唯一需注意的是,由於此種手術會在脛骨上做出切口,因此較為適合骨質較堅固、行動功能性需求較高的患者,但由於每個人骨頭生長速度不同,建議在診療前能先尋求醫師專業評估,打造適合自己的療法,才為上策。
為什麼要做高位脛骨截骨手術?手術部位?
高位脛骨手術主要是針對膝蓋退化做的治療,主訴求為透過矯正脛骨延後置換人工關節的年齡,減輕關節不適症狀,多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。手術傷口會落在膝蓋的下方,近端脛骨(意即小腿骨)上,對膝蓋本身並不會造成侵入性的影響。
哪種狀況得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?
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的發炎狀況尚可控制,早期患者並不會覺得特別疼痛,僅會感覺到些微痠,即使之後疼痛加劇也能靠著休息緩解。然而隨著骨質逐漸被磨損、韌帶失去穩定性,可能導致關節開始變形,改變關節伸展的角度,當自體修護能力趕不上磨損速度時,便是退化性關節炎。若帶來的疼痛感已影響日常生活,患者本身條件卻還無須置換人工關節,建議能找醫師評估治療方針,將高位脛骨截骨手術視為其中一種治療方法。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適應症:
- 關節炎症狀嚴重者
- 對膝蓋活動力有一定要求之族群
- 韌帶損傷者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步驟
- 於脛骨上做出一個平整的切口
- 依照事前規劃,將切口拉開至預定角度
- 以鋼板固定支撐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的優缺點
優點:
保有原本的膝蓋關節
調整膝蓋壓力減少磨損
維持活動力與膝蓋功能性
缺點:
術後於傷口癒合前,須以枴杖等支撐物輔助活動
恢復期間須避免久站或頻繁走動,避免不適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術後保養方法及注意事項
由於此種手術治療屬侵入式,故需一定時間等待組織癒合,因此於術後六週須盡量使用拐杖等輔助負重的工具,以減輕對傷口的壓迫,期間請減少頻繁上下樓、搬重物等勞務。恢復期長短因人而異,若是工作內容屬靜態、坐辦公室等,通常一個月內即可回職場,若工作有較多走動負重需求,則會希望患者至少休息兩個月,以確保恢復狀況良好。
永恆美診所-台北骨科復健科聯診於術後亦能合併使用PRP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、玻尿酸、關節雷射輔助,使術後復原狀況更為良好且縮短恢復期時間。我們相信,唯有合併適合的療程,兼顧日常保養與真正量身打造的治療方式,才能提高恢復成效,使膝關節獲得更好的改善。
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常見Q&A
-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有健保給付嗎?
此種手術項目由健保給付,惟使用的鋼板材質需自費。
- 高位脛骨截骨術復原期要多久,會有後遺症嗎?
術後需使用柺杖輔助行動,至少六週後能獲得不錯的改善,若日常中有頻繁活動與負重需求,需請醫師評估符合自身狀況的休息時間,以避免傷口癒合不佳。
- 高位脛骨手術成功率是多少?
依照文獻指出,十年的成功率約落在七成至九成之間,成功的手術能延長膝蓋使用年限,但也需要注意,維持適當的運動習慣與標準體重,飲食均衡且避免過度勞動,才能延長膝蓋的良好狀態。